查看原文
其他

发刊词:可持续冒芽日的生态智慧“B”,生活和世界的“Plan B”

芽痞们 可持续冒芽日
2024-09-03



|
·






本、狍、ruifen和冒芽日的老朋友:泉州芥子书屋主理人·彬彬~,以及以图像形式入镜的小D

 

2021年夏天,我们在泉州发起了第一次可持续冒芽日,冒芽日这个小团队也自此聚合、生根。在经历了大约一年的探索之后,我们想一起再重新定义“可持续冒芽日”。在过去一年的实践中,我们有过为活动心力交瘁的时刻,但也有很多动人的温暖瞬间,我们除了继续自己的学业以外,也都在各自关心的议题、专业以外的尝试和实践有了新的经历,是时候做一个梳理然后重新出发~



 


可持续冒芽日是什么?



可持续冒芽日是由本、狍、ruifen共同发起并和yinglan一起运作的生态实践共同体。


可持续冒芽日让好奇可持续这一理念的人们、想要践行可持续生活的人们,以及正在践行可持续的人们聚合在一起,共同分享、讨论、创造,让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持续“冒芽”。

 

我们理解的可持续既包括对自然环境可持续的追求,也是对身心的养护、对关系的重视。




可持续冒芽日的智慧 “B”


阿恩奈斯在《生态,社区与生活方式》中提出了生态智慧“T”,代表在山上用石头垒起来的小屋“Tvergastein”。可持续冒芽日同样希望提出我们的可持续生态智慧“B”:智慧“B”取自 Budding Day(冒芽日)的首字母,它是小小的种子,是蝴蝶的翅膀,是新“生的葫芦,是远处的山峦......智慧”B“同时也意味着”plan B“(计划B),暗含可持续冒芽日在主流之外的探索。



 “种子”和”发芽“是可持续冒芽日的核心意象。“B”恰似一个冒出种芽的种子,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向善的土壤,都有推动这个世界走向更加平等和可持续未来的力量,我们所实践的,是在自己的心里播撒可持续生活的种子;我们所探索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养护土壤生态环境的方法;我们所希望的,是可持续的种子可以在合适的土壤下繁茂发芽,创变个人的生活,也因此让身处的环境生生不息地向善。


 

具体而言,冒芽日的生态智慧“B”既是静心耕耘、安住当下的农人之道,更是不拘于役、灵活游走的游耕方法——可持续冒芽日一直在不同的地理坐标进行实践与探索,更强调在不同处境和不同情境当中能动地追求可持续理念的艺术;我们也强调可持续地践行日常起居和饮食三餐的重要,我们鼓励手作、使用二手物、实践植物性饮食,鼓励自己在家发豆芽等具有实操性的可持续生活技法;同时,我们也提倡对于日常生活所嵌入的更为广阔的世界的关注和关心,体认生态是与“性别”、“经济”、“种族”、“健全状况”等等人世间的沟壑相互纠缠的,因此,要践行可持续的生活,也要用交叉性的视野去理解周遭,去酷化(queering)这个世界。


智慧B是一个小小的引子;我们相信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人们、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社区,都可以因地制宜地发掘和享受自己的生态智慧A、C、D、E、F、G……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借助文章/newsletter/工作坊/出版等不同的形式,探索和分享我们的生态智慧“B”;我们还将推出源自自身实践的可持续小撇步,分享由智慧B所生发的具体可行的方法。



我们是谁

 



“Flexitarian🌿,相信可持续的力量,想用更好的方式对待地球,曾参与独立生态艺术小组“石油零售商店”,最近在探索即兴舞蹈,除了关注环境以外,还关注性别、流行文化与身体实践,在积极克服各种「复杂与混合形式」的新自由主义对心灵的规训。”

 


ruifen

“从工作坊活动到各类工艺的实践,都是她不断用想象力来填充人和人、人和物之间关系的尝试,在这些过程当中练习表达、协作,创造一些共振的联结场景。曾入选万科「万有引力可持续青年学习激励计划」,在其资助下参加了全国自然教育网络举办的「自然教育基础培训」。

最近沉浸于阅读书写和织造,同时在尝试打破一些和家人相处的模式,如:如何不受控制(包括言语直接的、暗示的、自己内心内化的一些观念想法)地表达爱意。”

 



狍  

“东亚文学与文化的学习者,热衷于探索日常生活阻力中的可持续方法,尤其关心食物和食物背后的人和非人,对烹饪、种植、茶文化抱有浓烈的喜爱。曾入选万科「万有引力可持续青年学习激励计划」、何以为食「食物系统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立足于自身生活进行可持续创变,包括实践植物性饮食和发起社区工作坊。”

 


冒芽日的新成员:


(在海边净滩、带走捡拾的垃圾)

yinglan

“关注可持续和极简生活,关心性别议题,在GAP year中旅居各个城市寻找生活的多种样貌和解释,也在旅居中积攒可持续生活的经验、手作创造经验。最近觉得自己被社科式思维束缚正在尝试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在远离家乡旅居一年后感到自己积攒了很多勇气和能量,除了获取新的经验之外是时候重新审视旧的生活了,于是最近尝试重新认识家乡、与家人重新认识彼此。”


 



我们各自的可持续探索



1.ruifen的协作实践


大概是去年5月开始,或许是疲倦于人与人之间立场的对立隔离,或许是疲惫于发声和表达的无力,我开始尝试和朋友之间用绘画来交流。这里有一次详细的记录

7月末在冒芽日的活动当中,我带领的工作坊主题是从清洁用品开始的可持续生活,活动的一个“意外状况”是编织的魅力带跑了活动的主题,大家都沉浸在了编织的魅力中,偏离了我发起工作坊的初衷。详见回顾

11月份在北京,好友Lynn在参加完善导的“参与式学习工作坊”之后,发起并主持了一场关于“协作”的工作坊,感谢ta的悉心组织和欣喜邀请,开启了我对于“协作”理解的大门。



12月份同样在北京,好友南瓜在参加完盖娅的“自然体验师”培训之后回北京,邀请我协同组织一次自然体验。我们在讨论、踩点、设计环节之后,在南瓜的带领下,在朝阳公园与好友们一同完成了这次自然体验,分别进行了身体即兴热身、我的树、自然冥想和折叠诗四个环节,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增添了一点点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间的“附近性”。




12月份我还短暂地离开了一下北京,前往福州参加全国自然教育网络举办的“自然教育基础培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组织、设计活动工作坊的经验和知识,在这期间也拜访了在同一个村子里一直在尝试做自给自足生活社区的《家园计划》。


1月初的时候我暂居在及物v.t.,发起了一场工作坊,是关于编织机、妇女和网络技术。虽然是我发起的,但现场来参加工作坊的有很多朋友也承担了协作者的角色,同时有发生许多关于劳动关系、技术和机器和人关系、个体经验视角下劳动生活消费场景的剧变的讨论和分享,最后大家根据现场的讨论一起创作了一个图案并进行打孔织造,整个过程消耗了很多体力但是带来特别大精神上的满足,不同的人连接起来一起创作,大家分享的许多翻开日常生活/过去经验背后生产链条、劳动生产境遇、机器、技术和人关系的思考,从这当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困境的在角落里悄悄生长涌动的爱。



1月中我回到家,发现家人在相处的时候遇到一些沟通上的阻塞,我想起之前好友Lei曾分享她关于如何更有效的沟通的ppt给我,我尝试用这份ppt临时发起一场关于沟通的工作坊,这一份共同学习的体验当然没有解决家人们关系之间存在的问题,但我觉得我们离互相理解,主动倾听的耳朵和自我表达的嘴巴又更加近了一步。

我目前理解的协作是关于场域空间的,是关于对话沟通的,也是关于行进和创造,这个创造可能不是我们一般意义理解下的创作,而是创造对话和互相理解的空间,创造人跟人之间不同意义上的连接,希望未来可以持续地在这个方向上行动和耕耘。

 


2.狍的饮食探索

 

2021年,我开始探索一种更加可持续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饮食方式的改变对于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那时候的我写道:“总的来说,我对自己的生活更有觉知、更加主动了。食物这个切入口,让我能够抓住自己的锚,在波动的生活的雾中,实践一种脚踏实地的生活。”在尝试植物性饮食后,平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也随之而变,身体和心境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构性的变化让我欣喜,也使我坚信细小的、个人的改变所具备的丰沛可能和滋养的能量。2022年春节,我回到家乡,暂时结束独居生活的经历,则令到我认识到践行可持续的理念所需要因应的复杂的阻力,也因此对于推广和分享可持续生活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目前,我和冒芽日的伙伴们正在试着开发一系列可持续饮食的工具包,想要以此激励自己更加精进地可持续地生活,并向大家分享基于自身探索所总结的,具体可行的可持续饮食方法。未来,我还想要发起一场冒芽茶会,和朋友们一起品尝最近特别喜欢的,来自苗地高山的有机好茶。

 

我们为芥子书屋九周年设计的素宴

 


3.本的公共项目探索

 

我和朋友去年在青岛海边第一次亲眼目睹石油泄漏后的海洋污染现场,震惊之余,收集了一部分泄漏的原油,决定发起一项公共艺术项目,通过整理9个数据类的石油事实,并附带上了一小份密封石油,制作了《别碰 1.0》,希望与大家一起,以此作为载体进行创作,最终共同产出《别碰2.0》。


 



我在去年夏天还参加了竹之韵·可持续乡村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项目,不仅参与了活动中心的实际搭建,还针对水库移民经验进行了口述史收集工作,在闽北农村,我通过访谈了解水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在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外,还影响了当地人的空间想象。





4.yinglan的创作探索




2021年三四月在泉州及上海跟随公共艺术家吴朋和朋友丹妮参与、协作了有关女性、与神通信、失败练习主题的与闽南金纸文化结合的版画工作坊,在过程中除了学习纸的制作、工作坊的组织和筹办,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版画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从未如此长时间和投入地对待自己的情绪,思索自己的感受再用创作表达出来的方式让我前所未有的被创作吸引。

八月跟随朋友去往景德镇旅居,很自然地被朋友们的陶艺创作氛围感染,家就是工作室.作为初学者虽然制作水平有限,但在一个月里反复体会了瓷器从一块泥到成为一件不再那么脆弱的带有创作者审美的物件的过程。在创作的愉悦之外,可控或不可控的失败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在练习面对失败、认真对待带有偶然性的成品使我面对身边的物品有了与面对消费商品不同的态度,这是创作区别于消费所能带给的人与物品更深的连结。

今年一月在广州小洲村,与ruifen一起参加了“触目”的触觉动画手串工作坊,以触觉代替视觉的动画唤醒了我对触觉的强烈感知,让我反思自己已经太久以惯常的方式感受身边。在大家都制作完成了动画手串的工作坊末尾,每个人都轮流闭上眼睛仔细地触摸手中串珠的形状变化,从不同的串珠中触摸到尖锐、平和,触觉代替了语言和视觉去感受彼此的创作和内心。

过去一年作为工作坊的频繁体验者,从协作者到参与者的不同角度感受到创造力的传递,在学习某种新的创作方式的同时更是用一种新的媒介来感知、表达自我,挖掘自我的同时也真挚地看到别的参与者,最近越来越强烈的想在家乡独立组织工作坊来与一起长大的伙伴以创作的方式了解彼此,以创作代替消费来进行友谊的互动,将自己从社群中被滋养而获得的创造力继续传递下去。 







可持续冒芽日的愿景



可持续冒芽日的 slogan 是“原地做芽痞”:在当下的日常起居和位置上,让可持续的理念“冒芽”生长。


芽痞是扎根环保理念的“芽胚”与敢于做自己的“痞子”的集合。

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可以通过日常生活里的实作,不断地生发出新的可能性。

 

芽痞们对于可持续的理解,既包括一系列环保实践,也包括对内在心灵的呵护、对关系的照料,践行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在关心大地、自然、宇宙以外,同时滋养自己的协作能力,在日常生活实践里去养护自己与周遭世界。

 

冒芽日愿意成为“芽痞”们实践的土壤,尝试为大家的联结创造图景。



 



 

过去的一年,可持续冒芽日做了哪些探索



2021年7月在泉州:可持续冒芽日·泉州


 

 

可持续冒芽日的首次冒芽是在福建泉州,最初由“想要举办生活节”动念,最终落地为三场“公共艺术”工作坊的串联,在古城中创造了一段愉快的周末时光。在这次冒芽日中,revin和狍分别在芥子书屋设计了编制工作坊和贴纸工作坊,并邀请到纪录片导演杨洋和可持续博主@壹个袋子(Bilibili、微博)带来了精彩的分享,而本则于706泉州的客厅中发布了《别碰 1.0》,并与公共艺术家吴朋进行对谈,介绍了原油泄露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联,更分享如何以艺术的形式介入生活周遭。

 

 

这次冒芽日有着流动的场地、说做就做的落地,采取工作坊串联之路径覆盖多个主题、涵括不同形式,带来了很好的效果,因而鼓励我们继续耕耘”可持续冒芽日“,让它持续冒芽

 

在可持续冒芽日·泉州第一次活动过后,本、狍和ruifen共同录了一期播客,分享三人在行动之后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畅谈了个人进行环保实践背后的心路发展。

 

 

2021年10月在北京

 

深秋十月,狍准备赴京拜访京郊农场,在此之余,可持续冒芽日的三位主创决定借此机会,举办可持续冒芽日·北京。但是在狍原定赴京的日期,北京暴发新一轮新冠疫情,行程作罢。虽然可持续冒芽日·北京因为新冠疫情没有成功举办,但是在拜访场地支持方——借口素食之余,本和ruifen到附近的北锣鼓巷,参加了零浪费商店The Bulk House举办的闲置物交换活动,也受此启发,之后在泉州相继开展了两场物物交易市集。

 

两人也与借口素食的主理人老曲,结下了缘分。ruifen前段时间和许久未联系的朋友交流,朋友说他已经素食半年了,并且问ruifen在国内素食会不会很难,ruifen想了想给了他以下回复:

的确在国外素食更容易因为很容易买到vegan food,我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素食路径,觉得是很不一样的。大概是去年10月份跟朋友一起去了北京一家素食店,在胡同里,不是正式的餐厅像一个客厅,主理人是老曲,在这之后我和朋友就常周末的时候去那里聚会吃,因为只要30/位,或者自己去的时候跟不认识的人一起吃,甚至圣诞节,元旦跨年都是跟朋友一起在那里吃的。前段时间跟朋友一起在大理也几乎都是素食(大理很多素食自助/农场餐厅)所以我觉得我目前为止的经验都是特别跟社群结合在一起的,不是自己一个人。

最近冒芽日也向老曲表示了问候~(十分想念小猫!)他说他的店快要火起来了!真好!


(春天来了!老曲在店里为大家做素食)


未完成的可持续冒芽日·北京海报

 

2021年12月在泉州:自然观察

 

2021年12月,ruifen在结束福州的自然教育培训之后,在泉州与本、狍汇合,ruifen在刺桐公园带领本、狍进行了一次自然观察,三人对过程进行了记录,最终剪辑制作成一支视频。在视频里三人漫步公园、观察植物,并最终结合当天的感受使用接力的方式完成了一首诗歌创作。



2022年1月在泉州:物物交易市集和春笋节

 

2021年初,冒芽日和我们的伙伴们在泉州发起了两场活动,分别是在盒子社区的物物交易市集,以及坐落于象峰巷的芥子书屋和采茶饮之的春笋节·社区年味市集。在春笋节中,丹妮、本和狍策划了艺术市集、二手市集、贴纸工作坊多个主题的年味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朋友们前来摆摊和赶集。这两场活动都是与在地社区紧密融合的可持续实践,热热闹闹的氛围、街坊相聚的缘分,让我们十分喜悦感恩。

 

第一次物物交易市集的记录

 


春笋节掠影,开在街巷里的可持续年味市集


 

2022年2月在大理:小小冒芽

 

本和ruifen在新年初来到大理,和冒芽日的朋友丹妮受到当地的地摊文化启发,决定临时在社区店大猫面包发起一项小活动。丹妮带着红纸、墨水想邀请路过的朋友自己手写一副春联送给自己或者别人,在平时,我们都是通过购买的形式获得新春对联和福字,通过自己手写这些传统春节装饰物,我们恢复了节日的仪式感,也在试图超越商品生产的逻辑。Ruifen携带绘画材料准备在和路人对话的同时,进行绘画,将心情、思绪转换成图像,是向内在的自我沟通、和解。与此同时,我们还把自己随身携带的zine、画册、在地杂志组成小型书展,让知识漂泊、流动。 


ruifen、丹妮和流动书展 

参与者手写春联

 




未来:订阅我们每周更新的Newsletter


在过去的一年,冒芽日进行了工作坊、市集、放映活动等实践,这些尝试过后,围绕着未来的发展思路是以社区还是社群为主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我们在目前的阶段暂时还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答案,再加上接下来的一年可能不太有在同一个地方的时间和机会,所以我们决定先沉淀产出一些内容。

 

芽痞们准备借发布发刊词的机会,向大家发布我们的Newletter订阅。我们相信通过写邮件的路径与大家保持联系,是一种更“亲密”的形式,也会让我们彼此之间拥有更深度的交流。一反通过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时,对于流量的追逐——使用邮件,我们更期待这将是一个完整而用心的对话,而非为了获取曝光或点击量。

 

在Newsletter里,可持续冒芽日的三位芽痞们,可能会用更私人的口吻给大家写信,这也会让被“抽象化”的“可持续冒芽日”成为具体而鲜活的生活里的朋友。我们希望用交叉的视角看待生态、环境与可持续议题,我们也想在随后发布的内容里突出我们的性别立场。

 

在订阅之后,大家可能从邮件里收到:芽痞们的阅读/观影/音乐摘录与心得分享、可持续生活技巧、接力/协同写作、素食食谱以及生态相关的文章编译等等......

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Buddingday

 

 

 

特别感谢一直以来对可持续冒芽日提供过支持的组织和朋友,ta们包括:

芥子书屋(泉州)、泉州706、美好生活造物社(泉州)、巴浪鱼咖啡(泉州)、借口素食(北京)、一号地点盒子社区(泉州)、採茶饮之(泉州)、家园Homeland杂志、丰泽区社区菜店小鲜肉生鲜(泉州)、靓阿姨(北京)、野声WildBound、大猫面包(大理)、未名INNOMINATE、石山StoneMountain欧式素食(泉州)、丹妮、彬彬、小D、@壹个袋子、杨洋、盼盼、吴朋、老曲、Lynn、南瓜、小黑、Mias、Jojo、Rickard等等朋友。

(排名不分先后顺序,如果未能如数列举,是我们的疏忽)

 

文案:本、狍、ruifen、yinglan

图片:本、狍、ruifen、yinglan、彬彬、丹妮、盼盼、麻椒、吴朋、莫迅

排版:ruifen、本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可持续冒芽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